以上苏州汽车生产线,苏州汽车装配线,苏州汽车流水线:示意案例图及方案
二. 总装主体工程技术要求
1. 储存、编组、滑橇输送系统技术要求
工艺描述:
油漆车身采用滑橇输送系统从涂装叉式移栽机转挂开始(但不包括叉式移栽机),经过涂装二楼(地面高6米)到总装连廊(高5.5米)采用电动升降台转接,连廊长度大约144米。输送至总装车间,经过一个90度旋转滚床,进入电动移行机,电动移行机根据不同的车型将携带车体的滑橇送入不同的储运线进行储存。存储区共有6条储存线,其中5条用于分别存储不同的车型,1条是倒库线,进入下件工位前将车身旋转180度后进入下线的升降机处。空滑橇返回区设有堆垛和拆垛机。
1.1 系统组成
1.1.1本系统负责涂装后车身的输送、储存和排序。形式采用摩擦滑橇输送线。它包括车身输送区、车身储存区、排序区、内饰转接点,空橇返回区、空橇维修区及钢结构平台,并实现与涂装车间输送系统可靠对接。
1.1.2储存、滑橇输送系统能力范围15-45JPH。
1.1.3 输送区:从涂装叉式移栽机转挂开始(但不包括叉式移栽机),其中涂装二楼地面(6米)到总装平台(5.5米)采用电动升降台转接。连廊长度大约144米。
1.1.4 储存区:要求提供50辆的混存量,并且要具备增加储存量延伸空间。具有按车型分类存放功能,另单独设一条调车线,运行方向与其他支线相反,用于调配车身用。
1.1.5排序区:要求提供28-35辆的排序量(已设计为准,需经过甲方认可),在排序线前端设有扫描点,具有排序纠错功能。
1.1.6 内饰转接点:采用1台升降机(变频调速范围15~45JPH),为车身由滑橇输送系统到内饰线滑板的双柱或四柱伸缩叉升降机。伸缩叉行程约2800mm。伸缩叉采用MIAS品牌或其它同等进口品牌(需要经过甲方认可)。
1.1.7具备对车型的自动+手动编排管理功能,具体管理内容:车型、颜色、按计划排序、按订单排序、调车。采用由条码扫描设备(固定+手动扫描)自动录入车辆条码信息,并设置触摸屏手动输入条码信息功能,该代码由读写头写入安装在台车上的载码体内。在各分流道岔入口处设置读写头读出载码体内数据,根据不同的条码信息,实现台车进入不同的储存位置。设置在合流道岔出口处的读写头,读出载码体的数据,进行出库确认。在储存区下件处,即储存区与内饰线交接完成后,设置读写头清除载码体的数据,这时台车为空台车,空台车自动返回上件处。在上下线间,应在必要的地方增加读写头,以确认车身信息,防止误动作。所有读写头数据均需通过本地设备PLC实时传送给MES系统AVI模块共享。在排序区出入口和上件处由触摸屏用来识别信息的校验、修改等。
1.1.8车身输送线的钢平台边设安全围栏,钢平台最少应提供三处梯子,其中设置斜梯一处,直梯后设安全围环,用于设备的维护。具体位置由乙方在图纸中标出,甲方认可。
1.1.9滑橇、升降机、移行机及滚床等金属表面要求喷涂防锈底漆,面漆要求聚氨脂油漆,其他金属结构件要求表面喷涂防锈底漆、聚氨脂面漆,机加工零件表面镀锌或发黑处理。
1.2 组件技术要求
1.2.1橇体:
1.2.1.1所有滑橇本体采用优质矩形钢材Q235组焊,焊接按Q/ZB74-73标准执行;橇体支撑结构根据车体支点的形式确定。
每个滑橇焊一个编码板。
橇体承载能力:800Kg;
1.2.1.2全部组焊后的滑橇本体必须进行消除焊接应力的退火热处理;退火热处理后的滑橇本体必须进行表面喷丸处理,应及时进行喷底漆防锈处理。滑橇本体表面不得存有遗留焊渣、焊瘤、锈蚀、表面凹凸不平等制造缺陷。消除应力后不得再进行焊接。橇体的所有边缘不允许有尖角和锐边。
1.2.1.3经过表面处理后的滑橇本体要全部通过滑橇本体检具的检验,对几何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不合格的滑橇本体在进行调平整形等返修处理后,重新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投入下道工序的加工。
1.2.1.4橇体由矩形管120×50纵梁和横梁Q235焊接而成。
1.2.1.5所有支撑板(Q235)间平行度公差为:≤2.0;尺寸公差为:±1.5;所有定位销的公差为:Φ(A-2.00)+0-0.5mm,位置公差为±1.5 mm,对角线公差±3.0mm。滑橇橇体梁的直线度在全长范围内≤2mm,两纵梁间的平行度2mm;滑橇在现场要通过检具测试后方安装。
1.2.1.6所有定位、支撑、夹紧装置之底板与橇体支撑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紧固,并有定位销定位。所有定位、支撑、夹紧点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应能在X、Y、Z相应的方向上独立调整,调整量最大为5mm,累计调整片不超过3片,调整后紧固锁紧,防止松动。
1.2.1.7橇体的制作要有专用工装卡具保证其精确性和一致性,并同时满足目前车型的承载。
1.2.1.8橇体检测装置及检修平台布置于合适位置以备橇体的定期维护。橇体检测装置由1个带驱动的单钩钢丝绳葫芦,两个从动轮及吊具组成。橇体进入维修区,在维修区检测后,如橇体需要大的维修,则由橇体维修葫芦将橇体平稳地送到地面,进行维修。上方布置有检修葫芦,用于滑撬的上下线,检修葫芦采用优质品牌(需经过甲方认可)。
1.2.1.9 橇体要求作去应力处理以保证支撑、转接精度。
1.2.1.10橇体需满足三种车型的定位,还需考虑后期车型变化,滑橇支撑点预留可调整空间。
1.2.2电动摩擦辊床
1.2.2.1辊轮是一侧带导向翼缘的回转体钢轮,钢轮表面包聚氨酯,钢轮内衬滚动轴承,每个辊床进口端总有两组辊子单元为钢轮,用于传递滑橇运行中产生的静电。
1.2.2.2辊床主框架采用冷弯外卷边槽钢结构,冷弯外卷边槽钢整个辊床直线度控制在3mm以内。侧板长度及宽度方向结构均是整体材料冲压成型,不得拼装对接。
1.2.2.3摩擦驱动的电机减速机采用一体式进口带制动电机-减速器,可靠性高,寿命长,电机减速器安装在框架上,通过摩擦驱动轮传递动力,便于维修和更换。每个滚床需要配置手动抱闸开启装置。
1.2.2.4地脚高度可调节,调节范围≥50mm,能保证辊床辊子踏面高度为设定值。
1.2.2.5摩擦轮与辊床辊轮外包聚氨酯。
1.2.3电动移行机
1.2.3.1移行机端部设有减振挡块及极限保护开关。辊床的端头装有安全止档,防止滑橇越位,造成事故。
1.2.3.2行走装置及输送辊床选用带制动的电机,行走装置采用变频调速控制,运行时应有慢→快→慢的功能。
1.2.3.3移行机的输送辊床进口处装有侧向导向辊。
1.2.3.4移行机联锁可靠,过渡平稳。
1.2.3.5辊床的结构与输送辊床相同。
1.2.3.6移行机应配置电缆拖链以及拖链槽。
1.2.3.7移行机轨道高度可调,轨道采用8#槽钢(或轻轨15kg/m)。
1.2.3.8移行机轨道两端配置橡胶阻车器。
1.2.3.9移行机移行的驱动采用变频调速。
1.2.4旋转辊床
1.2.4.1旋转辊床的端头装有安全止档,防止滑橇越位,造成事故。
1.2.4.2旋转机构和辊床选用制动电机,旋转机构采用变频调速控制,运行时应有慢→快→慢功能。
1.2.4.3旋转辊床进口处装有侧向导向辊。
1.2.4.4用接近开关控制旋转辊床位置,开关位置可调整,运行平稳可靠、定位准确,滑橇进出无误。
1.2.5拆堆垛机
1.2.5.1空橇堆垛高度为3个。
1.2.5.2剪式升降台上辊床输送机与升降台采用螺栓连接。
1.2.5.3剪式升降台配置上位,下位机械限位装置。
1.2.5.4剪式升降台具有慢速启动,快速升降,减速及到位精确停止功能。
1.2.5.5采用接近开关,行程开关(超行程保护)及光电开关控制堆垛机、拆垛机,开关位置可调整。
1.2.5.6摆动机构采用电动驱动方式。
电动升降辊床:
1.2.6.1采用升降台与动力辊床组装而成。
1.2.6.2升降台采用电动驱动,偏心曲柄连杆结构。
1.2.6.3升降高度500mm。
1.2.6.4在升降台的端头设有机械挡块,以机械方式确保升降台没有行走到位时辊床不会因为电气误动作造成损坏。
1.2.7下件叉式移载升降机
1.2.7.1下件叉式移载升降机主要的作用是将车身从储存系统向内饰线工位输送。
其功能包括:
—叉式移载机从储存线将车身接入
—车身及叉子到位发号(占位信号)
—下降输送
—叉式移载机将车身转接到内饰线
—上升到接车工位
1.2.7.2升降机应设置断链保护装置,传感器监视保护装置状态,当出现断链时,应停止升降机及相关设备的所有功能。
1.2.7.3升降机应设置维修用机械安全装置,其开关位置被限位开关监控,当打到维修状态时,应断掉控制柜电源。
1.2.7.4升降机应设置升降上位、下位的限位装置。
1.2.7.5叉式移载装置进行车身移载时,同车身支撑部分应采用非金属材料。
1.2.7.6升降机应配置电缆拖链采用上部驱动,两台驱动电机-减速器一用一备,可以快速切换。
1.3.7.7升降支架导向为非金属轮,噪音低,对轨道磨损小,寿命长,质量高,运行稳定。
1.2.7.8接近开关位置可在三维方向调整,能保证发号的准确性。
1.2.8 滑橇检修站
1.2.9安全防护栏
升降机四周布置护网,布置原则满足通过性和维修,采用地面立柱和片式护网的方式,立柱与地面采用膨胀螺栓的连接方式。升降机围栏设有围栏门,门上设置开关,并利用它联锁升降机。